teia 發表於
深信影像是觸發行動的關鍵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7年開始舉行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件,廣邀創作者加入資訊公開的行列,以創作守護環境。十年了,自然生命印象持續進行,同時獲得更多支持,在林務局指導下,與國立臺灣博物館、遠傳電信以「自然,在一起」為題展開短片徵求,歷經3個月時間共獲得全台65件作品。
為讓創作更加多元、有趣,本屆評審團跨及不同專長與領域,以更全面的角度審視作品。生態紀錄短片組評審跨及導演、電影、紀錄片、生態等領域,而動畫短片組評審也跨及動畫導演、動畫製作、生態等專業領域,在兩階段評選,數次激辯和讚嘆中選出得獎作品。
生態紀錄短片
引領觀眾走進花蓮美麗的山林及海灣,反思能為未來留下什麼。
幾年下來數量擴散快速,危害許多臺灣原生種蛙類的生存。
東華大學與臺中都會公園聯合進行青蛙調查行動,只願環境得以恢復正常。
一群都市的人們來到宜蘭員山鄉,跟著剛從美國回來的年輕夫婦,
在一塊0.8分地的田地裡,學習各樣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。他們盼望,
未來有更多乾淨又健康的米,耕種的同時,更維護田野中健全的生態與環境。
車水馬龍的路上,大卷尾不可思議地在電線相交處,築了一窩巢。
在親鳥悉心照料下,幼鳥羽翼漸豐。待時機成熟,幼鳥邁向成長的另一個階段。
本片傳達對生長環境的另一種關懷:所謂的自然,
距離我們也並不遙遠,只要時時留意,就會發現。
大自然並不是人類專屬的,我帶著感恩的心記錄土地的一切,
動畫短片
第一名、最佳原創劇本獎 《生態之戰-正義曙光》 周俊亨、陳俊勤
PFCs是一種能防水、防油、防汙的化學物質,
廣泛運用於戶外登山品牌,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。然而在便利的背後,
它不僅有害環境、具持久性(不易分解),更透過防水衣物飄散至大自然環境中,
甚至在遙遠北極圈的北極熊體內,都檢測到PFCs殘存的證據…
以2D動畫描繪出手繪質感,並以繪本方式述說一則溫馨的親情故事。
片中角色參考台灣動植物,藉由小老鼠真摯的情感、動物們於自然間的有趣互動,
期望帶給觀眾溫暖與快樂,並留意身旁大自然的美好。
原本維持好的秩序,是否因為我們的貪婪而變得混亂或者到無法恢復的境界,
而最後只會遭到大地的反撲,當這場混亂變成新的秩序,這一切是否會回到原點。
本片想要傳達生活中雖然有大大小小的遺憾發生,但重點不在這個遺憾的感覺本身,而是在遺憾之下,
你有甚麼轉變,或得到了甚麼。而這些點點滴滴看似逝去的,其實只是以另外一個形式存在自然中,美麗又永恆。
佳作、寶衛地球獎 《森生不息》 劉姵君、吳明娟、林睿哲、張百宜
主角站在烏煙瘴氣的水泥都市,於公車站牌前盯著一株冒出頭的嫩綠枝枒,
草片間閃爍的微弱光芒後,讓他震驚不已,
還來不及做出反應,他便被植物們拉進奇幻世界,展開一趟全新的冒險…